当前位置:首页 > 汽车 > 正文

多策略基金2024“大丰收”:第一名回报率超36%,千禧年创2020年最佳,Citadel请客户撤资“遭拒”

  • 汽车
  • 2025-01-03 14:12:04
  • 30

  来源:华尔街见闻

  去年各种规模的多策略基金大多实现了两位数的收益,凭借稳定的高收益表现,多策略基金今年风靡华尔街,其无视市场涨跌、拒绝回撤且持续盈利的特点吸引了大量资金流入。

  作为华尔街当下最火爆的基金,多策略基金在2024年再次获得“大丰收”。

  周五,据统计显示,过去一年,大多数多策略基金均实现了两位数收益,对冲巨头Citadel回报率达15%,千禧年基金创2020年来最佳表现,DE Shaw第二大基金回报率更是高达36%。

  一些规模较小的基金也表现不俗,Schonfeld基金的回报率高达20%左右,Balyasny基金回报率跃升至13.6%,而2023年两者的回报率都不到5%。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基金规模的增长,Citadel提出可以让客户套现部分收益,但绝大多数客户都希望把钱继续放在该多策略对冲基金中,DE Shaw也选择将数十亿美元利润返还给客户。

  凭借稳定的收益表现,多策略基金成为对冲基金中最具影响力的一股力量,其无视市场涨跌、拒绝回撤且持续盈利的特点近年吸引了大量资金流入。该类型基金往往收取高昂的费用,招募顶尖交易员,并利用杠杆放大交易规模来获取更大的Alpha。

  多策略基金再迎“大丰收”,最高回报达36%

  去年是对冲基金表现乐观的一年,各种规模的多策略基金大多实现了两位数的收益。

  具体来看,千禧年基金(Millennium Management)取得15%的回报,这是该巨头自2020年以来获得的最佳回报。这一表现与Ken Griffin的Citadel不相上下,后者的回报率为15.1%,2022年Citadel的回报率比Millennium高出近26个百分点。

  DE Shaw的旗舰综合对冲基金上涨了18%,自2001年推出以来,仅有一年亏损,并且在过去23年中有18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年化净回报率为12.7%。

  而该公司第二大基金(主要进行宏观押注)Oculus去年则飙升了36%,该基金自2004年推出从未出现过亏损,自成立以来年净回报率为13.7%。

  随着过去一年中,主要经济体将利率保持在高位,加之美股走高且特朗普交易盛行,一些规模较小的基金也取得了强劲的回报。

  ExodusPoint Capital Management去年回报率为11.3%,这是自2020年(回报率为 13.5%)以来的最佳业绩。Balyasny和Schonfeld去年均出现反弹,Schonfeld旗下基金的回报率分别为20%左右,Balyasny Atlas Enhanced Fund的回报率为13.6%,而2023年两者的回报率都不到5%。

  值得一提的是,对冲基金巨头Citadel在其旗舰策略去年取得约15%收益后,主动邀请客户赎回利润,但绝大多数客户选择将资金继续留在该多策略对冲基金中。

  Citadel目前管理着660亿美元的资产,自2017年以来已向客户返还总计250亿美元的利润。DE Shaw在其两只最大的对冲基金去年实现两位数回报后,正准备向客户返还数十亿美元。

多策略基金2024“大丰收”:第一名回报率超36%,千禧年创2020年最佳,Citadel请客户撤资“遭拒”

  低波、高收益,多策略风靡华尔街

  赚得更多,波动更小,相关性更低,是多策略基金备受投资者们欢迎的原因。

  根据华尔街见闻此前文章介绍,多策略基金允许同时运用多种策略来进行投资,如股票、债券、商品、外汇和衍生品等,遵循的策略是将资本分配给多位投资组合经理(“PM”)。

  PM彼此独立地管理这些资本,并且通常根据自己的业绩而不是所有PM的总结果获得报酬。大型多经理公司可以拥有100名或更多的PM,因为PM多元化可以带来显著的收益。

  在这种基金下,多经理基金把自己变成了一家Alpha工厂:每个PM及其团队就是一个个独立挖掘Alpha的车间,然后通过中央头寸的管理调节,将这些Alpha输送到整个基金层面。

  在过去五年中,与广泛的对冲基金和多策略(非多经理)基金的综合领域相比,多经理对冲基金产生了更高的回报,波动性和股票相关性明显较低。

多策略基金2024“大丰收”:第一名回报率超36%,千禧年创2020年最佳,Citadel请客户撤资“遭拒”

  例如,在2022年美国市场遭遇股债双杀,Citadel在2022年为客户赚了惊人的160亿美元,2023年美股在大幅波动下最终大涨,Citadel依旧大赚81亿美元,Citadel无视市场涨跌、拒绝回撤且持续盈利的能力体现的淋漓尽致。

  具体来看,以Citadel为首,五家巨头构成了多经理基金的头部阵营:

Izzy Englander创立的Millennium是Citadel的老对手,两家几乎在同一时期成立,管理规模也相差无几,均为600亿美元左右。

另一巨头是著名的Steven Cohen与他的Point 72。“对冲基金界的乔丹”在转型多策略后,同样表现优异,迅速成长,与Citadel和Millennium并称多策略三巨头。

DE Shaw是最早专注于算法交易的公司之一,随后又加入了一些私募股权和多头投资等投资;Balyasny业务包括股票多头/空头、全球宏观、信贷、风险套利和其他策略,目前管理规模约300亿美元。

  两大特点:高杠杆和高昂费用

  多经理基金一大特点是高杠杆,该基金通常利用不同程度的杠杆来放大各个经理产生的alpha值,高盛估计多经理基金平均使用约 5.3 倍杠杆。

  但同时拥挤以及高杠杆又是一大风险,约3000亿的资产规模加上平均5倍的杠杆,大约1.5万亿的巨量资金,投向极度类似的头寸。

  以Citadel这样的巨头的风控水平,那或许不会是大的问题,但如果一家规模更小、能力更多的多策略平台爆仓,是否会引发整个行业的连环震动呢?

  其次是高昂的费用,为了能够吸纳更大的资金规模,基金平台们在在基础设施投入和人才争夺上投入巨额成本。

  平台们在内部实施“达尔文主义”,严格的优胜劣汰。交易员们争夺集中分配的资本。如果表现不佳,你的分配可能会被削减,或者你可能会被解雇。表现优异的人可以管理更多的资产,并获得约15%至22%的收益。而对于外部的人才,平台豪掷千金。1000万至1500万美元的签约费并不罕见,保证支付的金额可能高达数千万美元。

  但与此同时,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大投行的高管私下表示,他们在财务上无法与这些平台竞争,而传统对冲基金的竞争对手则抱怨说,他们的招聘狂潮推高了整个行业的人才成本。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