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陈雨康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2025年伊始,长三角多地全力推进重大项目早开工、快建设,一批重要项目正式破土动工,为奋战经济“开门红”蓄足动力。记者注意到,今年最先开工的这批项目,呈现出科技要素充沛、先进技术导向显著、新质生产力加速培育等新气象。
业内专家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从这次集中开工的项目来看,长三角地区正积极发挥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创新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彰显“经济大省挑大梁”的责任担当。2025年我国的项目投资与建设将有的放失,除了加大在重大科技、未来产业、传统产业高端化转型等方面的投资力度外,也将更加注重惠民生与促消费相结合,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扩大国内需求,通过政府投资带动更多社会投资参与。
2025年,安徽有622个项目第一批开工动员,总投资4057.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119.8亿元,其中,30亿元以上项目18个,50亿元以上项目8个——这是1月2日召开的安徽省2025年全省第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动员会透露的信息。
这一批开工动员的项目中,锚定新质生产力、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项目是突出的亮点。例如,安徽省池州市此次开工动员项目中,有贵池中济年产20万吨竹碳基新材料项目、池州星移联信卫星智能承载星座项目等代表性项目。芜湖市此次开工动员项目中,中联芜湖三山经开区新型算力项目总投资63.8亿元,芜湖经开区凤鸣湖未来产业研创中心项目总投资39亿元。
嘉兴南湖高新区暨槜李知识湖区1月2日举行了2025年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本次集中开工项目20个,总投资超百亿元,其中超亿元以上项目16个,10亿元以上的项目5个。据介绍,此次集中开工的项目中大部分为产业项目,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性强,涵盖人工智能、微电子、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具体来看,有大圭电子年产3亿颗先进封装芯片项目、雷鸟光学年产120万颗Micro-LED全彩光引擎光机建设项目等。
一些地方积极推进中外合资项目开工建设。1月2日,苏州高新区ESR太湖科学城国际现代产业园项目正式开工。此次开工的产业园项目由ESR集团和CPE源峰共同打造,前者是亚太区领先的新经济不动产管理公司,后者是中国领先的资产管理集团。项目将重点招引光子、生命科学、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跨国公司入驻,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超50亿元。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城乡统筹与共同富裕专委会特约研究员李萌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年伊始产业投资项目的密集开工,体现了三方面的新指向:一是务实贯彻中央做出的更加积极有为、抢抓时机、把握战略主动的战略部署精神,奋力为新一年经济发展开好局,增强发展预期与信心;二是深入落实中央关于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工作要求;三是自觉履行中央提出的提升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创新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经济大省挑大梁的责任担当,持续提高长三角地区对全国经济贡献率。
2024年12月11日至12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加强自上而下组织协调,更大力度支持“两重”项目。会议要求,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项目,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积极运用数字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对此,李萌表示,今年的项目投资与建设将会坚定围绕上述方向与要求推进。具体而言,第一,将围绕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求,加大在重大科技、未来产业、传统产业高端化转型等方面的投资力度;第二,以国内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消费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投资,着力提高投资效益,加快推动产业与消费的“双升级”;第三,加强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特别是在那些与城市更新紧密相关、具有显著带动作用、能显著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的项目上加大投资力度;第四,按照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的要求,各地将围绕产业链、产业集群及区域协调发展目标,加强项目投资建设上的联动与协同,在共创共投共建共享上有望出现新举措、新亮点。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吴琦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2025年各地项目投资将出现一些新方向和新做法:一是重点发展由新质生产力驱动的产业升级领域,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并推动传统产业向数字化和绿色化转型。二是注重惠民生与促消费相结合,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扩大国内需求;三是加强财政与金融政策的协调配合,以政府投资带动更多社会投资参与。
校对:刘星莹
有话要说...